民间故事:富贵不换妻,少君嫁穷人鹿车共挽,子弟不食肉救济贫民
发布时间:2023-10-16 22:08:04
发布时间:2023-10-16 22:08:04
(一)富不易妻
尉迟敬德是唐朝的名将,跟太宗皇帝东征西剿,立下了汗马功劳,封到鄂国公的爵位。
太宗皇帝想把公主嫁给他,有一天,当面对他说起这事。敬德叩头辞谢说:“臣的妻虽是愚笨,丑陋,但臣在贫贱时,她就跟著臣同难共患。古人曾说:富不易妻,陛下的恩典,臣不敢领受。”太宗皇帝知道不能勉强,也只得罢了;同时很称赞他的厚道。
按夫妇之道,为人伦大端,夫妇各得其正,那其余的伦常间的相对也自然得正了。夫妇的结合,虽说由于性情,但要维持永久的关系,却需要范于礼义。我国古代,虽说以男权为主,但这不过是因为男子的能力比较强些,又是理智比较高些,所以处理事务,总站在前面,女子常居于随顺的地位。至于在道义上讲,夫妇的地位却仍平等的,所谓:“妻者,齐也;一与之齐,则终身不改。”所以女子以从一为贞,男子亦未尝不以一妻为美。到了现代,风气既变,男女的结合是自由了,分离也自由了,夫妻之间,也不在这中间得失的比较,有心人也该想一想吧!
(二)鹿车共挽
汉朝时候,桓氏女少君你给鲍宣为妻。鲍宜是个贫家弟子,从少君的父亲求学,刻苦自励。桓氏本属富家,给少君办的妆奁十分华贵。
当迎亲时,鲍宣看了这样,便说“少君生长富家,自然惯用美饰,但这些华贵的东西,我们穷人家实在受不起的。”少君说:“我奉了家父的命跟随先生,一切当然要先生指教,就是清苦的生活,我也过得来。”
于是把许多珍物美饰和本来要随嫁的婢女都留下了,自己换了一身短衣裳,只带了些平常的东西,装了一辆小车子(古称鹿车),和丈夫共同挽着回到鲍家去。进了门,拜见了姑婆尊长,就提著水瓮出去汲水,勤劳操作,毫无难色。乡里中人都称赞她是一一位贤德的主妇。
按女子出嫁,原不是依赖丈夫,成就人生共同的事业。所以夫家贫富,可以不论,只要丈夫是个有志气的人,嫁了以后,悉心的帮助他,自然得有后福。若是女子只贪夫家有财,或是自己出身富家,嫁了过去,只知安享,不肯劳作,那转眼空花,铜山易尽,末路怎不悲惨呢!
(三)柳氏家法
唐朝时候有一位柳公绰先生,他施行的家教是极好的,每天清早,小辈必定穿整齐了衣服到中门边向尊长问好。
到了晚上,吩咐小辈各执经书,柳先生亲自读几章给他们听,然后讲论做人之道:怎样修身,怎样治家,怎样服务公职。有时也论些文章技术之事,或是弹弹琴,然后各自归寝。这时小辈又必到中门边请尊长安息。
一般弟子平日里都吃些蔬食。柳先生说:“我从前待奉先君在丹阳做官的时候,先君因为我学业尚未成就,平时不许我食肉,就怕我享用惯了,不肯刻苦用功,你们现在也应该藉此自励。”
有一次, 逢着荒年,贫民饿死的很多,尝说:“当着荒年,家计好的也应该节约,把省下来的救济贫民;若只图自己温饱,那便是没仁心的人。”他的儿子仲郢、孙子璞,理,璧,玭,都遵行著这种家教,所以历代显荣。
按天下之本在国,国之本在家,家庭的兴衰,就在子弟出落得好不好。要子弟出秀,就仗做家长的定出家法来加以督导。自己呢,先要以身作则。在这上面,是做父亲的应该多负一点责任。我国古代是最重家教的。一家的教化好,因此就转相则效,所以风俗也容易改善了。现在自从学校盛行,一般家长把子弟送入学校,就算万般了事,不知学校里所传授的只是些知识技能,至于基本的道德,则非在家庭中教导不可。这是现代教育一个大问题,有心人该细细的研究才好。
图片转自网上如有侵权联系删除
上一篇 : 国庆期间外围有所表现!“开门红”要来了吗?